在8月3日的消息中,媒体人付政浩在社交媒体上谈及了曾凡博签约篮网一事。据美媒透露,曾凡博与篮网签署了一份Exhibit 10合同,这与六月底的爆料相一致。Exhibit 10合同是NBA劳资协议中的一种非保障性训练营邀请合同,其特殊性在于球队可以根据曾凡博的表现决定是否将其转为双选合同。
尽管这份合同的收入并不高,且没有太多的保障性,但对于曾凡博来说,仍然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叩击了通往NBA的大门。当前,中国篮协新领导班子对CBA能否培养出优质国手持有一定的疑虑。在研讨一揽子政策的同时,篮协也在积极寻求办法,鼓励更多年轻球员走出去。
杨瀚森在今年首轮第16顺位被选中,这一事件更是激励了一大批年轻球员,让他们坚定了走出国门的信心。这些年轻的球员心气高昂,觉得自己也能在NBA打球,只是缺少一个出色的运营团队和机会。
中国篮球似乎陷入了CBA联赛和国家队关系反复调整的怪圈。自从篮管中心成立后,就不断有各方探讨国家队和联赛的良性互动关系。理想状态下,CBA和国家队应该是相互促进的,但随着CBA联赛的壮大,培养出的明星应该越来越多,国家队成绩也应当越来越好。然而现实却远未达到这种理想状态。
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CBA是否能持续为国家队输送高质量人才这一课题,信兰成和李元伟两位篮管中心主任有着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他们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这也成为了外界热议的话题。尽管两人的立场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国家队的成绩。
姚明在出任篮协掌门后,理念更接近于李元伟主任,他相信CBA能够复制NBA的模式。因此,他开始大力推动CBA的改革,成立CBA公司来负责联赛运营,并提出CBA2.0战略。这一战略旨在让投资人减少亏损,让CBA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让国家队受益。
然而,遗憾的是,在姚明的任期内,中国男篮连续两届无缘奥运会,国家队的成绩下滑让CBA改革遭遇了更多的质疑和阻力。当年李元伟主任在位时,有姚明等巨星的存在为改革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而当姚明从球员出任篮协掌门时,却没有第二个姚明能够稳住国家队成绩,导致CBA2.0战略最终无疾而终。
随着易建联的老去和国家队成绩的跌入低谷,CBA本土球星的成色也受到了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篮协开始研究各种扶持策略来推动年轻球员留洋。为了降低俱乐部放人出去时的顾虑,篮协规定CBA球员从NBA回归后必须继续和母队履约。
同时,国家队成绩的下滑也影响了中国篮球的美誉度和CBA的商务开发,导致CBA工资标准下滑。然而,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心气高、有天赋的青年俊彦仍然想要走出去,甘愿牺牲短暂的眼前收益来换取球技的提升。他们相信,通过在海外联赛的历练,未来可以靠签代言合同和可能的NBA机会来赚取高额回报。
尽管CBA明文规定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签字费,但事实上,CBA签字费这两年又死灰复燃且愈演愈烈。对于那些去海外联赛历练的球星来说,归来后签新约时的签字费也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篮球正处在变革的十字路口,但只要有更多的年轻球员怀揣梦想并付出努力,中国篮球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